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這就是未來嗎



在Gill Tsai的動態下看到的。

十七歲的雷光夏。少了副歌感覺有點不習慣,但聽慣了覺得停在那裏也蠻好的。

我是在十七歲認識雷光夏的。為了作校刊上的民歌專題,翹了課、搭長長的捷運到淡水去,看淡江大學揭了一個我覺得很醜的李雙澤紀念碑。本來要採訪一位淡大出版中心的主任,但他臨時說要和朋友們開車去看看李雙澤,邀我一道去。上了車才發現,他們是曾憲政、梁景豐,以及楊祖珺書裡寫道,李雙澤出殯時,敲打著棺木哭喊:「雙澤你去死吧!我們不需要你一個人,我們需要千千萬萬的中國人!」的李元貞。

他們帶我到一座小山上的小廟裡,李雙澤的骨灰放在小小的一格角落裡,墓誌銘:「熱愛人類的中國藝術工作者,李雙澤,1949.7.14-1979.9.10」。

晚上,是民歌運動三十年的紀念晚會,來的有生祥、雷光夏、好客樂隊、張懸.....,結尾是王津平與胡德夫合唱美麗島。

印象最深的還是雷光夏的〈逝〉。那年我十七歲、李雙澤死的時候三十歲。難以想像未來、腳下步伐踏得艱辛。那兩年,有許多後來難忘的片刻、巷口的身影。

不知不覺間,我也已經二十二歲了。偶爾在陽光灑下、風吹起的時候,還會想起那年我們一起喜歡的詩句:

「有一天醒來突然問自己
這就是未來嗎
這就是從前
所耿耿於懷的未來嗎」

感到想念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