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關於張良伊




「我們該反省,本地的議題一定比國際議題更重要嗎?

[...]一定程度參與本地相關議題,乃是為在地推動國際議題所必需的扎根工作。反過來站在本地立場思考,國際議題也是提升本地社會對相關議題的一般認知與價值認同的極佳素材。換言之,INGO不必然要將本地議題置於國際議題之前,但不能也不應對本地議題漠然。」

興中是我大三時的清華學院導師、曾任 國際特赦組織 台灣分會 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 。這篇基於國際NGO實務經驗,討論「國際/本土議題」的文字,解答了我近期的疑惑。

我沒有對「張良伊事件」發言,出自這樣的不安。我們可以很輕易地批判他們作錯選擇、誤解「政治」。這樣的批判也是正確的。但同時我也願意相信,這群青年,也是真心信仰正義、環保,認為台灣應該參與國際事務,只是我們不同意他們的作法。問題是,那我們的替代方案是什麼?

在形式上,我們認為參與國際事務是重要的,只是模擬聯合國會議、青年氣候變遷會議無從解決問題。但為什麼每次在批評類似事件時,我們總是拿「有沒有關心過本土議題」來檢驗完對方,就說不下去了?如果我們提不出一
種左翼的、能夠造成實質改變的國際參與形式,那是不是正落實了「張良伊們」對我們「國際盲」的批判,也同時喪失了與這群青年對話、組織、結盟的機會?

我認同興中說的,對INGO而言「本土優先於國際」不應是最高價值,但在運動策略上,INGO不能迴避本土議題。那麼問題就在於,我們這個世代,可以開創怎樣的左翼參與形式,去讓關心國際議題的青年們,可以不用穿西裝打領帶、成為「中國的一省」。轉而加入我們的隊伍。

雖然不是INGO,但有些本土議題的國際串聯或可作為借鏡。比方樂生院民也曾經與國際漢生病友組織,共同推動過「全球漢生世界遺產」運動; 台灣農村陣線曾邀請國際農運組織「農民之路」來台、甚至召開區域會議; 啟鳴 - 兩岸探索計畫(Cross-Strait Exploration Project),是一個開啟兩岸三地公民社會串聯的很好的嚐試;這一次的反媒體壟斷運動,也曾跟在香港推動反國教運動的 學民思潮(Scholarism)萬人聯署!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聯盟成員交流。

這些都是很好的開始。我們一定可以、也一定要找出屬於我們既本土、也國際的運動參與形式。一起朝這個方向來努力。


--





下轉王興中

看到臉書上有朋友批評綠色和平-台灣,質疑他們不管美麗灣卻訴求一些國外環境議題。這是國際倡議組織(INGO)經常遇到的問題,就像國際特赦(AI)在台灣也會碰到很多人問說,台灣人自顧都不睱了,還搶救外國政治犯?除了因為涉及政治議題而有本國迴避原則外,AI和GP面臨類似的問題,就是本地工作與國際工作的關係與比重。其實像世界展望會這樣較傾向服務型的INGO,大概也是會遇到這種問題,所以我看世展會早期國內扶貧的比重好像是高於海外的。(其實世展會也從事除貧、兒童權等倡議工作,只是在台灣的社會脈絡下,台灣世展會似乎更願意用慈善團體的面貌出現。)

對這個問題,我的想法是:首先,我們該反省,本地的議題一定比國際議題更重要嗎?搶救美麗灣的確很重要,但台灣人大量消費魚翅和鮪魚,有失人道且危及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實際上也是台灣門前雪,而非他人瓦上霜。至於與台灣沒有直接關聯的國際環境議題,如果具有全球性的影響,也不見得就比本地議題更不相關或更不急迫。就算是不會影響台灣,台灣人既然要求加入國際社會,就不能對地球鄰居的問題視而不見。

其次,INGO必須不斷思考、調整國際與本地工作的關係。INGO本身的國際議程,當然是各國分會/辦事處的主要任務,但如果缺乏與本地社會的連結,分會的工作將受到極大的侷限。畢竟,成立分支機構,就是為了動員當地資源,以利達成國際目標。但如果本地社會「無感」,就不可能動員當地資源。因此,一定程度參與本地相關議題,乃是為在地推動國際議題所必需的扎根工作。反過來站在本地立場思考,國際議題也是提升本地社會對相關議題的一般認知與價值認同的極佳素材。

換言之,INGO不必然要將本地議題置於國際議題之前,但不能也不應對本地議題漠然。

以上只是抽象原則的討論,進一步可以探討INGO分支機構的組建方式(ex. AI是社團法人,GP是財團法人);如何建立在地聯結(包括但不限於與本地社運的關係);本地議題與國際議題的有機連結......

--

























下轉張良伊


為氣候變遷努力的最後眼淚
感謝這些日子,大家對良伊的關心、支持、協助和指教。

這陣子的紛擾,良伊社會經驗不足,很多地方未設想周全,造成各界疑慮,
為此,和社會大眾道歉,更向身邊受影響的朋友、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團隊道歉。
上周五原致電希冀與外交部碰面,但因團隊溝通未達共識決定臨時取消,良伊也深感抱歉,並深深感謝各界朋友的關心。
今天發出此一聲明稿,是因為過程中有越來越多資訊被扭曲,並出現不實指控,因此希望透過這份說明,能讓整個事件落幕。

氣候變遷,是「不分專業」、「沒有國界」的議題;台灣的危機,早就迫在眉睫。
從2009年參與以來,不知不覺,
「氣候變遷」,已經變成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還記得,三年前去COP15,
  看見吐瓦魯居民在會場吶喊,錄影的我因想起台灣而落淚。
我還記得,第二次去,為了向世界青年經驗取經,
  因和大會主席詢問台灣青年定位而緊張
我會記得,去年為了讓台灣青年參與更深入,
  我在台灣熬夜觀會,協助翻譯稿件。
我更記得,今年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終於正式登記立案,
  成為台灣第一個青年環境NGO。
我不會忘記,今年菲律賓官方團團長,
  因冬颱寶發極端氣候襲擊菲國,在會場哽咽演說。
更不會忘記,今年為了希望把更多資訊帶回台灣,我決定鼓起勇氣,
  站在世界青年面前,爭取聯合國非官方青年聯絡人(Focal Point)的職位。

這幾天我都以淚洗面,無非是因為「張良伊事件」,希望藉此向大家說清楚:

l   我要聲明「此生還沒去過加拿大」,從小到大手持中華民國護照,連我自己都困惑,怎麼會有加拿大居留證?
l   過去三年我也是加拿大綠色文化俱樂部(Green Club)會員,因此自2009年COP15起三次參與,皆以該會名義登記註冊,進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UNFCCC COP)。今年,由於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甫於7月21日登記立案,尚未成為聯合國UNFCCC下正式登記註冊之非政府組織NGO (http://maindb.unfccc.int/public/ngo.pl?search=G
),在身分限制下,因此仍以該會會員登記,此與持有加拿大居留證毫無關聯,外界以投機份子角度形容良伊,實非我能承受之重。
l   11/30(五)晚上填寫選舉表格的時候,我是在Nationality欄位填寫Taiwan,12/01(六)中午12點發表演說時,發現Taiwan後面有Province Of China,12/01(六)演說結束後,立刻寄三次信件要求承辦青年協助修改(皆有郵件記錄),但最後以「為維持選舉資料已公開不得修改之原則」為由,無法修改,但我仍繼續致電聯絡人約見面要求更正,直到12/3(一)晚上八點投票結束,最後選票關閉。(以上均為杜哈當地時間) 因此,關於我「自願」讓台灣成為Province of China的說法,與事實不符。
l   我現在想盡力澄清,這次選舉「根本無關」爭取中國青年選票,完全是為了台灣能在國際發聲。
l   成為南方國家(Global South)代表,主因是台灣並非UNFCCC締約國,而歷年參與會議時,非締約國與開發中國家皆歸類於南方國家,因此在勾選上直覺勾了此一選項,完全沒意料到它在事件發生後所會引發的政治解讀,以致現在需要重新解釋;但我深感,台灣高於全球的人均排碳量,使其必須在氣候議題上成為一員、做出貢獻。
l   昨深夜12/18(二)12:48am,費盡千辛,終於得到上任青年聯繫人(MJ, 美國青年)解釋 "I don't believe we(YOUNGO) have right to force a nationality or identity on anyone so if Liangyi, you would like to identify yourself as from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simply Taiwan, or any other phrase you see fit, then please do so.” (原文譯:「我不相信國際青年組織YOUNGO有權力強迫任何人的國籍,所以良伊如果你想要定義你的國籍來自台灣(中華民國),或簡稱台灣,甚至其他用字,你覺得比較適合的名稱,請你直接定義。」也就是,我現在有權利聲明、也有機會,在國際青年YOUNGO之中,嘗試澄清國籍定位。)

但解釋這些事情,都和我原本真心關注「氣候變遷」的理念,相距太遠。

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宣布:
一、因本人未與外交部做適當溝通,我(張良伊)願意放棄外交部補助案。

二、因本人於此事件中,造成台灣社會對TWYCC團隊的嚴重誤會,我(張良伊)宣布辭退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理事長一職;良伊願繼續成為志工在台灣為環境努力,期望並相信台灣青年,能協助更多國際、在地氣候行動。

三、因本人在交涉與抗議過程中,無力改變聯合國非官方青年聯絡人(Focal Point)選票的候選人資訊 (指Taiwan, Province Of China),而造成各界誤解和不諒解,良伊深感抱歉;如接下來至2013年1月15日新舊任聯合國非官方青年聯絡人(Focal Point)正式交接之前,良伊仍無法在國際青年組織YOUNGO中,讓世界青年正名台灣Taiwan (Republic Of China)。我(張良伊)願意自願宣布辭退2013年聯合國非官方青年聯絡人(Focal Point)職務,同時舉薦第二高票,墨西哥青年,Berenice Danae Espinoza Hernandez為下屆青年聯絡人,和原北半球當選人英國青年(Jamie Peters)同為氣候變遷努力。

我們的社會,一直提醒、鼓勵我們年輕人要建立國際觀、要大膽走出去、有行動力、用「熱情」去實踐心中追求的夢想和價值,過去幾年,以「行動力」關注氣候變遷,已經成為我心中重要的信念。但歷經這次事件,良伊一個人要去背負「叛國賊」、「毀損國家主權」、「犧牲國家」等罪名,實非我能承受之重。

事件過程中,我深自反省,自己在溝通、爭取權益、衡量利害衝突等判斷上,有許多不足之處,期待各界能夠包容。這對24歲的我來說,也是一門很寶貴、很刻骨銘心的學習。當然,我更希望外界能從良伊這次經驗,更重視台灣青年參與全球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要與急迫性。我相信:「台灣」會更進步,「台灣青年」能用行動去改變世界

今天,我24歲,
我要說:「大人們,請為我們國家的未來環境,負起責任!」
今天,身為青年,
我要說:「青年們,是時候行動,氣候戰爭早就開始了!」
今天,身為台灣人,
我要問:「台灣的大家,接下來,台灣要如何加入UNFCCC?要如何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